第一百一十七回 胜败之论(三)-《傲魂星云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宁义武思索良久,这才说道:“这一点我可以拍着胸脯说,他无影老人在天域的威望和名声都远不及我,他虽然也有威望和名声,但是这家伙小心眼,年轻时候参军之时,很是得罪了一些豪门家族,直到后来才有所收敛!可是当年他的某一些做法,让他的名声不是那么好,直到后来他才稍微懂得了礼贤下士。”

    诸葛龙道:“既然宗主已经有了这样的名声和威望,也喜欢后面一种表里如一将士!为何还要亲临前线呢?现在宗主通过年轻时候的拼搏和义气,已经深得人心,也得到了我们神剑宗人的支持,而如果你在亲临战场,杀敌立功,那么谁来奖赏你的功劳呢?”

    宁义武一时间哑口无言。

    诸葛龙乘势说道:“这一场战争,我们已经筹备了十年,所以我们挑选出来的士兵都是想要建功立业的勇士,他们已经被宗主训练得一片赤胆,各个都是以一当百的勇士,然而因为新令的原因,他们无法再战场上杀敌立功,就无法获得相应的奖励和爵位,他们的家人也无法得到更多的实惠。而宗主身为一宗之主亲临战场杀敌,这就等于和士兵们抢功劳!这时,没有志气的士兵会因为你的坐镇而倚靠你,从而变得懒散,拥有志气的士兵却因为无法立功对你也心存埋怨,战争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,从来都是狭路相逢勇者胜,而人一旦有了依仗,就无法独立自主,内心就会变的怯弱,这就好比那些纨绔子弟一样,从来都是贪生怕死的。

    而有志气的将士,则会因为你的坐镇而抱怨你身为一宗之主,却去抢夺了他们的功劳,这样一来,将士们如何还奋勇向前呢!更何况现在宗主的个人安危关乎到整个神剑宗的命运,真正忠诚的将士是不愿你在前线冒险的!所以古代的战争,只要掌握了赏罚分明的制胜之道,历来就有在后方运筹帷幄就能够打赢战争的先例,这是因为他们用将而不用兵,宗主你现在已经成为主帅,不再是当年北伐冰原的年轻将领,你手下已经有了许多独当一面的将军,例如被你津津乐道的白虎圣使,青龙圣使,玄武圣使,朱雀圣使,白虎圣使性格急躁,可以身为先锋,青龙圣使性格持重,可督中军,玄武圣使性格善奇,可为偏锋,朱雀圣使性格刚烈,可用做奇兵,这都是宗主你用帅的表现,何必再亲临前线呢?而那无影老人手下的那些将领之所以没有能力,正是因为他什么时候都身先士卒,这些属下哪里有锻炼的机会呢?”

    宁义武听闻了这一席金玉良言之后,长长叹了口气,“你的意思我很明白,可是为什么当年我北伐异族之时身先士卒,在那冰原腹地纵横万里,无人可挡,将士们都愿意和我一起冲锋陷阵,这一次我也想如法炮制,只是不曾想到竟然拥有这样的弊端,既然那身先士卒有这么多的缺陷,为什么当年我却成功了呢?”

    诸葛龙道:“宗主当年之所以取得那么伟大的胜利,的确是因为宗主身先士卒的结果,属下从来没有说身先士卒违背兵法,只是水无常形,兵无常态。当年宗主统帅的是义兵,是仇兵,是一些父母子弟被异族屠杀的悲愤之士,这样的士兵因为仇恨,因为大义而聚集在一起,宗主这时候身先士卒,自然起到了兵法之中身先士卒的作用,如果这时候宗主还讲求古人那般在后方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之外,绝不可能取得那样辉煌的战果,兵法上所说,善于用兵的将军,知晓他统帅的士兵是怎样的士兵,就是这样的道理。

    然而,现在时代已经完全不同了,现在宗主统帅的这些士兵,他们心中都没有恨,是因为宗主的新令而加入我们神剑宗的,他们想得不是复仇,而是立功,统领这样的将士,宗主就不能再如同原来那样,再如同当年那般,一方统帅之首脑和将士一起有说有笑,一起同甘共苦!”

    “与士兵同甘共苦是为将之本,这难道也有错?”

    宁义武这一下感到更加迷茫了,难道自己从前熟读的兵法韬略都是错误的?

    “兵法上所说同甘共苦为将之本,那是统帅义军而言,因为义军他们心中不会各怀心思,都是因为大义而聚集在一起的,统帅这样的军队,当然需要同甘共苦!这就是宗主当年能够在冰原大胜而归的原因!然而当年大将军统帅士兵的时候,与士兵同甘共苦吗?属下从小在大将军门下效力,他从来不轻易与士兵同甘共苦,当时属下年少,无法理解其中的道理,直到现在属下活了大将军这般岁数,才算了解了,如果成为一方统帅,再轻易和士兵同甘共苦就没有体统,因为在正规军之中,各种各样的士兵都有,有义兵,有利兵,有心胸宽广的,也有心胸狭隘的,统帅这样的士兵就必须做到“亲功远凡”,绝不能与随意的同甘共苦,必须亲近那些愿意建功立业的勇士,疏远那些混吃等死的懦夫,这样才能够保证军队的整齐归一!”

    宁义武这才想起当年父亲的治军之道,当年他们父子二人治军各有千秋,他的父亲治军极其规矩,从来不轻易和士兵交流,也从来不轻易同甘共苦,而他却不同,常常抓准机会,与这些士兵们一起有说有笑,一起吃同等的食物,穿同等的衣物。

    可是父子二人出征在外,彼此都能够打胜仗。
    第(2/3)页